在刚刚结束的2024年国际攀岩世界杯(IFSC)法国霞慕尼站比赛中,中国攀岩队再创佳绩,21岁的小将张子豪在男子难度赛项目中力压群雄,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夺得金牌,成为继钟齐鑫之后又一位在国际顶级赛事中登顶的中国攀岩运动员,这一胜利不仅标志着中国攀岩新生代的崛起,也为巴黎奥运会周期的备战注入了强心剂。
霞慕尼站作为本赛季世界杯分站赛的重要一站,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选手1xbet中国官网,男子难度赛决赛中,张子豪面对卫冕冠军日本选手楢崎智亚和奥地利名将雅各布·舒伯特的双重夹击,展现出超乎年龄的沉稳与技术。
决赛路线设计极具挑战性,岩壁倾角超过30度,关键点位间的跨度接近2米,对选手的爆发力与指力耐力提出极高要求,张子豪在倒数第二位出场,此前最高完成度仅为线路70%的楢崎智亚已提前锁定奖牌,中国小将凭借精准的路线阅读能力,连续攻克多个动态跳跃难点,最终以TOP(完攀)成绩震撼全场,现场解说惊叹1xbet中国官网:“他的动作流畅如行云流水,完全看不出是首次参加霞慕尼站的选手!”
张子豪的夺冠并非偶然,出生于贵州黔南的他,自幼受户外运动爱好者父亲的影响,8岁开始接触攀岩,2015年,中国攀岩协会启动“青少年精英计划”,张子豪入选首批集训队,师从著名教练李小平。
“他训练时总比别人多挂一小时指力板,”李小平回忆道,“哪怕手指磨出血泡,也坚持完成技术动作分解。”这种刻苦在2021年全运会上初显成效——当时18岁的张子豪爆冷夺得银牌,此后三年,他系统强化了动态协调性与岩感训练,本次世界杯前更在云南香格里拉高原基地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特训,专门针对欧洲选手擅长的斜面岩壁技术。
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王勇峰透露,本次备战运用了多项科技手段:“我们通过3D建模还原了霞慕尼站岩壁结构,利用AI算法模拟了不同体重选手的发力模式。”运动员佩戴的智能手环实时监测血氧与肌肉状态,帮助教练组调整训练强度。
这种“科技+传统”的模式已初见成效,除张子豪外,女子组选手宋懿龄也在速度赛中摘铜,延续了中国队在该项目的优势,国际攀联技术代表马克·辛克莱评价:“中国选手的进步速度令人印象深刻,他们正在重新定义攀岩竞技的边界。”
随着攀岩成为奥运会正式项目,赛制持续革新,2024巴黎奥运会将首次采用“速度赛与难度/攀石组合”的双金牌模式,这对运动员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,目前中国队在速度赛上具有集团优势,但难度赛仍需突破欧洲选手的垄断。
张子豪的突破恰逢其时,国家攀岩队总教练赵雷表示:“子豪的成长证明我们选材和训练方向是正确的,下一步将重点培养选手的临场应变能力,特别是应对潮湿岩壁等复杂环境。”据悉,队伍计划在下半年赴挪威进行极昼条件下的适应性训练。
运动员的优异表现正带动项目普及,据中国登山协会统计,2023年全国商业岩馆数量突破800家,较五年前增长300%,北京首钢攀岩中心、广州大学城岩壁等奥运标准场地陆续启用,为青少年培训提供硬件支持。
“张子豪的偶像效应非常明显,”上海某攀岩俱乐部教练刘雯告诉记者,“最近报名体验课的青少年中,70%都提到看了他的比赛视频。”这股热潮也反映在装备销量上——某国产攀岩鞋品牌世界杯期间电商销售额同比激增150%。
国际攀联主席马尔科·斯科拉里斯认为:“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攀岩运动的重要推动者,他们不仅培养顶尖选手,更通过赛事运营和大众推广为项目注入活力。”